产品专栏
绿色议题

产品专栏

2015.01.01

芬兰-师法自然,教育也能很不一样

芬兰-师法自然,教育也能很不一样(图)
美丽的千湖之国-芬兰。图片提供/Damien


位于北欧边界的极地国度-芬兰,在天然资源缺乏的情况下,走过战后贫瘠的岁月,历经重大改革,拟订体制完善的福利政策及全面性的国土保育计画,芬兰人与自然森林紧密的结合,是生命教育也是最自然的生活方式。

 

波罗的海的女儿,美丽朴实且坚毅

位于北纬60度的芬兰,有1/4于北极圈内且四季分明,享有千湖之国的美名,总面积为台湾的10倍,但人口只有台湾的1/5,却一跃成为教育大国与科技重镇,并屡屡于全球竞赛评比中名列前茅。诉说芬兰历史,一路走来历经邻近强国的统治,芬兰人养成务实的性格与生活习惯,战后的割地赔款迫使国人不分男女,皆得外出辛勤的工作,强烈的民族认同感酝酿下,人民面对困境也从不低头,不出几年便还清战后积欠俄国的债务。 1991年苏联垮台后,芬兰开始掌握自身主权,并于1995年加入欧盟,成为联盟唯一的北欧国家。如此严苛的环境条件,造就了芬兰人朴实、坚毅的民族精神,而芬兰语「Sisu」这词也由然而生,代表着拥有长时期的决心、恒心与毅力,能够理性地面对逆境。

芬兰
左上|芬兰孩童乐于享受大自然。图片提供/Daniele Zanni。
右上徜徉在芬兰的湖光美景中。图片提供/Jason Jones。

 

坐拥蓝宝石与绿翡翠的国度

相较台湾,芬兰是个年轻的国家,没有邻国的强富国力,却让芬兰人对这得来不易的土地格外珍惜,境内有187888个湖泊与179584座岛屿,纯净的自然资源是芬兰人的无价瑰宝。在经历七个月的寒冬,迎来阳光普照的盛夏,芬兰人陆续走进森林,躲进自家度假小屋与享受桑拿。 「桑拿」源于芬兰,又称为芬兰浴或三温暖,是芬兰语「Sauna」的译音,暖热的蒸气烘出芬多精的清香,舒缓心脾也强化健康。
芬兰孩童自幼便在家庭教育下,接受森林相关常识,随家人栽植蔬果、砌土种花及摘取菇蕈与莓果。芬兰学生一周上课不超过30小时,且地点并不限于教室;在户外除了森林知识外,辨认动植物、地形天候、畜产养殖及药草医疗知识等课程,大自然皆能教授。走出教室,当书本上内容近在眼前,没有什么比亲身体会更刻骨铭心。每一块私有林内,主人挂上自家姓氏的牌子只为宣示主权,不代表闲人勿近,因为在芬兰,森林是共有的,也应证了芬兰语「jokamiehenoikeus」一词,意思是每个人都拥有亲近自然的权利。

芬兰
左上|芬兰孩童于林边湖泊嬉戏。图片提供/Mikael Korhonen。
右上|籃子裡的野莓。图片提供/Scorpions and Centaurs。
芬兰小学堂的大自然教育
芬兰小学堂的大自然教育。Esko Kurvinen。


 

森林与人,皆是无价之宝

以人为本与重视人道精神,是芬兰教育成功的一大原因。由于没有过多资源可供出口,故人力弥足珍贵,每个人都是国家重要的资产,重视人才从教育进而拓展到企业层面,再由企业文化反应整体社会的趋势现象,使教育成为芬兰的一大特色。从幼儿教育到博士学程,皆为免费的公立学校,教育上采用「因材施教」,孔子的思想理念在遥远的北欧芬兰,彻底的执行。当各国致力于菁英教育时,芬兰将重心放在「平等」与「专注」。制度设计到资源分配,芬兰齐头式教育从平等出发,采取小班制度。教育孩子们主动问、主动学习及主动寻找答案。进度落后的孩子,老师们会给予更多的教导与鼓励,不施加赶上其他优秀孩子的压力,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增进成长中启蒙的力量。对芬兰而言,人力稀少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每一个孩子都不能轻易放弃。

 

永续,是芬兰人的DNA

芬兰是世界上针叶材、纸张及原木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林产品人均产值居世界之首,但仍具森林之国的美名。值得赞许的是,芬兰同时也是全球最早进行森林资源调查的国家,境内保留大量超过80年树龄的珍贵林地,且企业对于木材的利用率竟将近100%。树木采伐后,较粗的树干先运往木制业工厂,生产木制品或胶合板;较细的小树干、树梢与枝桠等则运往造纸厂进行制浆造纸。制浆后的废料如树皮、浆渣可燃烧,应用于造纸能源。木材加工及胶合板生产的废料木屑则可作为浆厂的原料,将木材的利用极大化,是保护森林资源的有效措施。在芬兰森林法的保护下,每砍一棵树便种植三棵树,永续发展的意识已深入人心。而在教育上,芬兰采行人本教育政策,成功的核心价值是「一个也不能少」的平等精神,强调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观念,将芬兰重视的人文与天然资源,扬眉于国际。

芬兰大学生
芬兰大学生于草地上讨论课题。图片提供/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返回列表
BACK TO TOP
预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