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专栏
木职人
图片来源/ Dejan Hudoletnjak。

黄启亮在林场精挑细拣品质最优良的上等原木。图片来源/ 黄启亮。

从木皮的刨切作业员到身负采购原木的重任,黄启亮对木头有非常浓厚的情感。图片来源/ 黄启亮。

以吊缆方式将山上的原木运输至林场。图片来源/ 黄启亮。

长途跋涉至世界各国寻找原木,需具备精准判断木头的能力外,还有温差、时差的双重考验。图片来源/ 黄启亮。
从欧美零下二十度的难耐低温,到东南亚四十度的炎夏酷暑,转过一个又一个崎岖山峦,只为了采购更好的木头,眼前这位提起木头便炯炯有神的人,是科定走访各国、采购原木的伯乐─黄启亮。
每一次努力,都是养份的灌溉
距离约访时间已经又过了一个半月,一年有长达四分之三时间在国外的黄启亮好不容易排出可以接受专访的空档,才刚结束三十二天从越南到美国的采购行程,他高昂聊起进入科定十一年岁月,丝毫看不出疲于奔波的神情。回想起刚进入木制产业,从厂区生产线的基层作业员学起,之后到了原料区服务,经年累月看着木方的剖切与木皮一片片刨切落下,从制程中一点一滴累积判断木头的经验。黄启亮说:「当别人还在抱怨每天都在检视木皮时,我纪录下每种木头的习性、纹路、颜色和毛细孔。」日复一日,只为将功夫学的透彻,成就今日采购木头的精准判断力。

黄启亮在林场精挑细拣品质最优良的上等原木。图片来源/ 黄启亮。

从木皮的刨切作业员到身负采购原木的重任,黄启亮对木头有非常浓厚的情感。图片来源/ 黄启亮。
踏上未知的旅途
为严选原产区最优良的木头,黄启亮等待采收时节远赴各国林场,树木的剖切面一圈又一圈如同同心圆序列展开,而树木生长的秘密便藏身在这些符码中,成了每片木皮独一无二的表情。生长于欧美的白橡木、胡桃木,森林管理者会在树木冬眠之际,于每年九月到隔年春天砍下,趁着木材水份最少时取用,延缓木方龟裂速度。不过并非所有木种采购都可以照着计画进行的如此顺利,桧木、柚木、花梨木生长在四季如夏的东南亚,森林管理较欧美国家晚萌芽,没有品质稳定的长期合作厂商,木头采购就必须踏上充满未知的道路。
有一次,为了采购桧木,黄启亮前往越南,在当地导游的陪同下翻山越岭长达十二天,四轮传动疾驶在蜿蜒难行的林道,阖眼在山里,睁开眼还是在山里,颠簸路上,只能四处寻觅当地是否有木头买卖。一路从越南到达寮国边际时,却不小心误闯军事重地遭到现场扣押,差点成了阶下囚,还好在说明来意后,被安全放行。原以为每次的陌生开发艰辛不易,难免消磨工作的热情,但他却无惧任何挑战的说:「能找到好木头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言谈中句句可以感受到黄启亮对于这份工作的投入与用心。
有一次,为了采购桧木,黄启亮前往越南,在当地导游的陪同下翻山越岭长达十二天,四轮传动疾驶在蜿蜒难行的林道,阖眼在山里,睁开眼还是在山里,颠簸路上,只能四处寻觅当地是否有木头买卖。一路从越南到达寮国边际时,却不小心误闯军事重地遭到现场扣押,差点成了阶下囚,还好在说明来意后,被安全放行。原以为每次的陌生开发艰辛不易,难免消磨工作的热情,但他却无惧任何挑战的说:「能找到好木头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言谈中句句可以感受到黄启亮对于这份工作的投入与用心。
千挑万选最美的木皮
科定企业和其他木制厂商最不一样的是,众多木制产业为了压低成本,以大批买断的方式与林场合作,虽能节省时间并大幅降低成本,却无法淘汰品质参差不齐的原木;而科定选在其他业者大批采购前,就赶到林场一一挑选最上等的原木。挑选原木首先需从外观判断树皮,再拿着铁锤敲打判断内部是否开裂,经过一连串的检验、解开年轮隐藏的身世秘密后,再思考木方的利用率,才得以精挑细选出最好木头。科定企业选择了最耗时间、人力与成本的方式,坚持把关原木的品质,只为孕育每一片质感非凡的木皮板。

以吊缆方式将山上的原木运输至林场。图片来源/ 黄启亮。
好木头在哪,我就在哪里
结束每次采购行程后,黄启亮并没有卸下对于每根木头的责任,返台后又亲自南下屏东厂,深入了解木方剖切后的状况是否如预期,偶尔有不完美的地方,记录后下次才能更进步。问他要当空中飞人,回台湾后还要南北往返不累吗?黄启亮轻松笑答:「累啊!但是有好木头的地方,就是我想去的地方。」

长途跋涉至世界各国寻找原木,需具备精准判断木头的能力外,还有温差、时差的双重考验。图片来源/ 黄启亮。
BACK TO TOP